人才培养

【华科大金课】项林川:大学物理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1-14     点击:

课程简介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物质的基本运动形式,以及物质之间的基本相互作用的学科。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业已渗透到了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并广泛地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科、工科、医科等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我校《大学物理》课程面向全校工科、医科、理科,每年约6000学生,每年总学时大于6800学时。

课程负责人及团队介绍

项林川,教授,长期从事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担任《大学物理与实验》课程组组长。主持和参加2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主、参编教材、辅助教材4本、教学光盘1套,发表教研论文十余篇。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2009年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三),3次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3次被评为“学生最满意课堂”,指导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1人。

《大学物理》课程组由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团队协作紧密、创新意识强的中青年教师组成,负责全校《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课程基本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等多项工作。课程组注重团队协作,发挥整体合力,通过“老带新”“传帮带”等方式凝聚和培育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走上讲台、站稳讲台,在做好课程教学工作的同时做好研究工作,不断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大学物理》优质课程。

课程建设理念与举措

《大学物理》课程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产出为导向,近几年,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从教学方法、教学团队、教学资源等方面着手,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实践。

——多元化、多维度的教学培养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施,为学生构筑一个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完整体系。以价值引领为导向,做好课程思政建设。课程组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传授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将思政元素有机的融入课堂,结合相关课堂内容予以价值引领。课程组老师搜集和整理了一部分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思政案例,例如,在力学部分,介绍引力中心团队30余年坚持,测得了国际精度最高的引力常数G值的思政案例纳入了教育部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在量子物理部分,介绍吴有训先生的科学贡献以及回国后对中国科学界的开创性贡献;在核物理部分,介绍利用C14衰变测年法对良渚遗址测定实证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等案例。

以知识传授为基础,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坚持课堂讲授与课堂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授课老师在演示物理实验现象的过程中,通过同步讲解,将物理规律直观化,物理概念现象化,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为学生安排多途径、全方位的答疑解惑。例如,每个课堂都集中安排了期中、期末多次线下答疑,以及平时通过QQ群等多种网络方式随时回答学生问题。严格对学生的考核考试。每个课堂安排了期中网考,检查和督促学生的学习进度。学期末实行考教分离的全校统一考试,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通过网络问卷方式调查学生的反馈情况,重视学生的教评结果并作出相应调整。实行替补教师制度。每学期排课的时候安排4-7位替补教师,在个别任课教师临时有事或者伤病等情况下,能够迅速反应,及时安排,避免耽误课堂教学。

以能力培养为抓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每学期定期为学生开放演示实验室。在值班老师讲解和示范下,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摸索实验规律,探寻背后的物理机制。尝试通过引入开放性小课题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接触科研方法,引导学生调研相关内容,并思考解决方案,学习和提升科学研究能力。

——积极推进教学团队建设

课程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逐渐形成和完善了一系列有效管用的制度,并通过制度建设来做好团队建设,确保教学团队的持续性发展。这其中就包括教学例会研讨制度,每个学期组织五次教学例会研讨,让每位老师都有发言机会,分享教学心得、授课经验、学生反馈、教学素材、最新科研动态等;新进教师的教学培训制度,课程组承担了全学院的新进教师的培训任务,通过选配优秀资深教师专人辅导、让新进教师全程参与教学全过程,并在学期末通过严格考核的方式,帮助新进教师能够顺利站上讲台、站稳讲台;任课教师相互听课制度,课程组教师要求每学期听课两次以上,互相学习教学经验,尤其是在学期初(第2-4周),对于初上讲台或者课堂评分靠后的教师,由课程组组织优秀教师对其听课至少两次,并做现场指导、交流,后续提交比较详细的听课报告,经课程组汇总后,将共性问题及时反馈给被听课教师,并发放给后来参加教学培训的新教师作参考。

课程组注重老师的能力培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活动,并组织课程组内优秀教师和历届教学竞赛获奖教师对参赛教师进行试讲培训,不断打磨课程内容,以充分实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指导思想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使授课富有逻辑性、时代性、趣味性、吸引力,充分展示课程魅力。

——不断丰富教学资源

近三年来,在学校贴息贷款项目的大力支持下,课程组对位于西五楼的四个演示实验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对实验室的大部分仪器进行了更新,现在共有83种共358台(套)实验仪器,基本涵盖了力热、电磁、光学、振动与波动等物理学的各个分支方向,有效改善了演示实验教学环境。课程组进一步做好课堂演示实验的电子化和影像化录制工作,在2023年,课程组共组织15位教师录制了25个具有代表性的演示实验,将课堂演示实验规范化、标准化,极大拓展了本课程的电子教学资源。课程组持续整理教学研讨资源,截止目前已经归档整理了2016年以来的600多人次的教学研讨资源,为老师们的备课与授课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原始参考资料。

课程及课程组建设成果

《大学物理》课程组每年顺利、圆满完成教学计划,有力地支撑了工科、医科、理科各个学院的专业课程教学。《大学物理》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年,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责任教授课程(2014年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在学院教学排名前20名中,大学物理课老师约占70%。近三年来,获得“学生最满意课堂”评价五人次(RalfBetzholz、项林川、白彦峥、赵德刚、邓维天),而且连续四年获得校教学竞赛一等奖(周伟航2020-2021、宋培义2021-2022、伍文杰2022-2023、张卜天2023-2024),获得湖北省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两人次(邓维天2021、祝晓松202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027-87541952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